天选具体的事情是这样的,车主的车发生了交通事故,出现了电池上锁的问题,导致车辆无法正常使用。
在咨询了汽车公司之后得知想要维修需要比较久的时间,于是车主就来到了两位维修工人所在的汽车电路维修店。
两位师傅经过检查之后,使用芯片读写器以及电脑等工具帮助车主成功解锁了电池。
整个过程看起来是比较正常的一个维修车辆的流程,但是在车辆维修好之后,不曾想,这辆新能源车的生产企业竟然将两位维修师傅直接告上了法院。
经过公安机关查证,了解到两位师傅维修电池获利5000元,经过法院审理之后,最后判决如下:维修工大刘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一年。维修工小刘。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处拘役6个月,缓刑6个月,并对他们的违法所得以及所使用的犯罪工具进行了没收。
看到这里很多人应该也会感觉到比较的迷惑,维修工人正常帮助车主维修车辆为什么会被车企告上法庭,并且还会受到如此严重的判罚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说一说,为什么在车辆发生碰撞之后电池会出现上锁的问题。
车企给的解答是这样的:因为新能源车在发生碰撞等事故的时候,极易出现电池自燃的情况,所以车企为了车主的安全考虑,在检测到车辆有重大事故之后会启动上锁的应对措施,也就是说在发现车辆出现碰撞之后,极速将电池的输出功率降到最低,来保证车辆和人身安全。
从这里来看,车企这样做确实是比较安全,也是比较负责的一种处理方式。但是为什么车主会选择到外面的私人企业来帮助自己解锁电池呢?
是因为车主去4s店了解过,如果想要给自己的电池解锁,是需要走完一系列流程的。车企要先对电池进行检修,确认确实没有安全隐患之后再将数据上传到公司来为电池解锁,这个过程短则一两周长则一个月。
那在这个检修的过程当中,对于车主的用车会带来诸多不便,所以这也是车主选择去外面修车的一个主要原因。
车企给出的理由是这样的,想要给电池解锁是需要走公司的正规检修流程,彻底排除安全隐患之后才可以来为电池解锁。但是大刘小刘两位师傅他们没有按照正规程序来操作,而是通过自己的方式用正常电池的序列号取代了原本受损的电池序列号。
大家可别小看了这个电池序列号,它就像是我们人类的身份证一样,每一块电池都有一个单独的序列号,这也就是他们的身份证。
所以,两位师傅通过篡改电池序列号来达到了解锁的效果。对于车主来说看起来是有利的,但是对于车企来说,这样会使得他们系统所检索到的信息失真。
万一车主使用这样的电池继续上路行驶,再次发生碰撞等事故,车企是无法启动正常程序的,这样做不仅会给企业带来损失,也是对车主的不负责。
对于电池安全,大家一直都是比较关注的。很多人不敢买新能源汽车,也是害怕会出现电池起火或者爆炸等情况,所以每个新能源车企对于电池运行数据的采集和监管都是比较严格的,所以这也是法院判决的重要依据。
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本身这辆车是属于车主个人的,但是在发生事故维修之后,竟然是车企将维修工人告上了法院。
这个过程当中没有车主任何的事情,所以车主现在也是感觉比较的郁闷,明明是自己的车自己去找人修理了一下,最终却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那这个车到底是否属于我个人呢?
而且车主在购买这辆车以及平时的使用当中,并不知道车企对新能源汽车数据收集和监管的这个事情,在车辆发生碰撞,车企将电池上锁之后也没有告知车主。
电池被上锁之后,车主如果想要解锁必须到车企授权的官方渠道,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官方渠道时效性是比较差的,其次,解锁的费用也是比较高的,所以这些问题都对车主造成了一定的困惑。
很多新能源车主看到了这则新闻之后也不免有些担心,自己的车会不会也出现类似的情况。
我已经花钱买了车,那这个车应该就属于我的个人财产,如果车辆出现问题,我想要在哪里修,怎么修,应该由我个人说了算,但是通过这则新闻来看,好像并非如此。车辆出现了问题,必须到官方指定的地方维修,那是否存在垄断的问题呢?
随着新能源车和ai的普及,很多企业也开始跟风造车,但是最近几年我们也发现有很多家造车新势力已经开始出现了倒闭的情况。
那这些公司倒闭之后,他们汽车的运行系统和网络该如何维护?那些路上正在跑的车又该怎么办?
这则新闻出现之后想必其他汽车电路修理公司也不敢再承接类似的业务了。那作为车主来说,以后修车该怎么办?难道只能去官方指定渠道任人宰割吗?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明确的解答,可能会严重打击消费者的购买信心也会影响到新能源汽车后续的销售情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国家发改委:应将自愿申请且符合条件的高校内设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最新!中国围棋联赛新赛季,拟拒绝外援!刚战胜柯洁的卞相壹,去年参赛收入近百万元
春节返乡置业,地产商在“打架”:有楼盘买房送3万黄金,湖北麻城去上海抢客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