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搜索
V8娱乐-区块链平台
   2025-08-21 11:25:28    文字:【】【】【

  V8娱乐-区块链平台主管QQ83670629--摩域2娱乐摩域2注册登录

  【坚定信心 勇挑大梁 · 产业新亮点】

  “这些含上千根羊毛的原料,我至少需要分梳20遍才能符合优质羊绒的标准。”7月14日,青龙满族自治县木头凳镇的成品羊绒生产车间里,分梳女工蒋少新熟练地操作着分梳机。

  “咱的原料平均长度4.5至5厘米,分梳后平均长度3.4至3.6厘米,细度15.5至16.3微米,绒长且韧性足,品质在全国居于前列。”秦皇岛鸿祥源羊绒有限公司负责人孙立权说,羊绒品质好,关键在于本地燕山绒山羊的品种好。

  近年来,我市特色养殖产业在抚宁、卢龙、青龙等县区农村发展壮大,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燕山绒山羊养殖正是我市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养殖产业之一。

  燕山绒山羊在我市的养殖历史可追溯到600多年前,青龙是该品种的核心养殖区。青龙及周边地区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造就了燕山绒山羊合群性强、食性广、耐粗饲、抗病力强、放牧舍饲均宜的生活习性。同时燕山绒山羊还具有羊肉鲜红、营养丰富、膻味轻、产绒量高、绒细度好、绒毛长等独有特点,经农业农村部种羊及羊毛羊绒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测定,我市燕山绒山羊生产性能及羊绒品质均高于国家标准。

  20世纪80年代,我市在青龙建起了山羊优选繁育场,多年来积极推广绒山羊良种繁育技术,制定相关标准,进行燕山绒山羊品种资源挖掘和选育。2021年12月,燕山绒山羊被正式确定为国家地方品种,成为我市首个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鉴定的地方品种,是全省第2个自主挖掘并通过国家鉴定的地方原生品种。这标志着我市拥有了自主的特有畜禽品种,解决了全市绒山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缺少优质种源这一“卡脖子”问题。

  如今,我市正加快建立“育繁推一体化”的燕山绒山羊现代种业生产体系。像鸿祥源公司,就是与周边村镇的绒山羊养殖合作社、农户合作获取原料,同时向他们提供养殖技术指导,繁育出优质绒山羊。摩域2这种“公司+农户”模式,提升了产品质量,拓宽了农户致富路。近两年,与公司合作的农户年平均收入增至8万元,公司还为当地提供了50多个就业岗位。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自2023年以来,市级已累计安排专项资金50万元用于燕山绒山羊遗传资源保护,目前全市建成省级种羊场1个、市级种羊场2个,拥有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家庭农场7家、羊绒加工企业1家,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近日,卢龙县潘庄镇桃林营村碧霞甄选北珠养殖基地迎来今年的投苗作业期,工人们将5万只两年生幼蚌放入适宜的水层。“我们养的是三角帆蚌,整体库存容量在20万蚌。准备再养一些无核珍珠做项链。”负责人张景华说。

  “北珠”指产于我国北方的珍珠,颗粒大、珠光强,是清代重要的皇家贡品。2018年,碧霞甄选与燕山大学罗永安科研团队合作,发展北珠蚌养殖。

  北珠蚌对水质要求极高,他们定期用水质检测仪实时监测溶解氧含量,水库的PH值常年稳定在7.8以上,溶解氧超5毫克/升。这归功于“蚌-鱼-藻”生态循环系统。基地混养近4万尾滤食性白鲢,定期投放豆浆、牛奶、豆粉,既满足蚌类营养需求,又通过鱼类活动调节水体生态。

  张景华还计划增建直播基地,让全国游客都能体验现场开蚌、定制首饰的乐趣。这片占地208亩的水库,正以生态化、科技化的养殖模式,让昔日的皇家贡品成为农村致富的“密码”。

  摩域2娱乐注册

  蝎子、水蛭也已成为促进农民致富的宝贝。位于青龙祖山镇西河村的东瀚农业有限公司饲养的宽体金线蛭,晒干后具有破血通经、逐瘀消肿等功效,市场行情好的时候,一公斤烘干后的金线元。公司负责人张继东介绍,青龙夏季无酷暑、昼夜温差较大,在这里金线蛭可以不分昼夜地进食,生长速度较快,肉质也更加紧实,很受药厂欢迎。如今公司设有养殖池450个,去年销售额达到近千万元。

  而抚宁区大新寨镇大石窟村卓润特种养殖合作社的宝贝则是药蝎,药蝎具有祛风解痉、通络止痛的药用价值,还可用于保健酒和食品加工,近年来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合作社理事长杨东生于2024年成立合作社,在大石窟村流转了10亩土地,打造现代化蝎子繁育基地。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为农户提供从房屋改造到养殖技术的全方位支持,统一供应幼蝎、种蝎及饲料黄粉虫等,并负责收购成品蝎。这种“产供销一体化”的运营机制,降低了农户的养殖风险,带动周边农户积极发展药蝎特色养殖。

  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了生猪、肉鸡、牛羊、毛皮动物等特色养殖产业,全市省级以上畜牧龙头企业7个。抚宁区、卢龙县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燕山绒山羊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是全国第5个、河北省唯一的绒山羊地方品种。2024年全市畜牧业产值153亿元,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1%。

  大到牛羊、生猪,小到蝎子、水蛭,还有一田双收的稻田蟹……我市的特色养殖产业不仅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更通过引入先进的养殖技术、创新发展模式,走出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调整。

  记者:刘旭伟

  编辑:张程程

  责编:李志财

  编审:刘福庆

  监审:王勍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沪公网安备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摩域2注册养殖企业网站管理系统 Copyright(C)2019-2029
百度地图 谷歌地图